海南是否处于地震带、地震多吗?
据了解,海南岛坐落我国东南滨海地震带的西南端,坐落欧亚板块、印澳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交汇区域邻近,大地结构方位共同,受板块相互作用、南海弧后盆地的多期扩张活动影响,海南岛及邻区地质结构杂乱,区域地壳结构、地震和火山活动激烈。
海南省全岛处于抗震设防区,9个市县处于Ⅶ度及以上抗震设防区,其间海口市地震烈度高达0.30g,是全国抗震设防要求最高的省会城市之一。
海南岛北部(琼北)区域不仅是我国强震活泼区域之一,一起仍是我国新生代以来火山活动最激烈、最频频区域之一。据材料计算,琼北区域自新生代以来共产生过10期59回次的火山喷射,构成大小不一、形态万千的火山100余座。火山熔岩散布于海口、文昌、琼海、定安、澄迈、临高、儋州等七个市县及洋浦经济开发区,面积约4000平方千米。
据记载,这次地震导致休眠长达200年的维赛维朵夫火山喷射,还引发了太平洋区域的越洋海啸,在美国夏威夷考艾岛上监测到了高达16米的海啸波,并构成约500万美元的经济丢失。
我国大陆及邻区活动开裂与5级以上强震散布
(截止至论文宣布时刻,下同)黑色粗线条是如今活动的首要开裂,灰色细线条是第四纪以来活动过的开裂,不同色彩和不同巨细的圆点代表不同震级的地震
散布广泛我国是一个地震灾祸严峻的国家,强震首要产生在天山、青藏高原和华北区域,其他区域的7级以上损坏性强震相对较弱。
天山的强震首要产生在山体两边的前陆逆冲推覆带上,山体内部也产生结构变形并操控着一系列中强地震的产生。
△天山的活动开裂与5级以上强震散布
青藏高原的活动开裂和强震产生均与海拔高度相关:逆冲开裂和逆冲型强震首要产生在高原周边的低海拔区,高海拔的高原内部则以拉张性质的南北向正开裂和共轭走滑开裂为主,走滑开裂发育在高原的不同海拔不同部位,但北部是左旋走滑运动,南部是右旋走滑运动。
△青藏高原活动开裂图
华北西部鄂尔多斯内部结构活动性弱小,周边的地震活动却非常激烈。
华北平原的强震首要产生在平原内部的北北东走向隐伏开裂上,特别是这些北北东走向隐伏开裂与燕山南缘张家口-渤海开裂带的交汇部位是巨大地震的产生场所。
△华北区域的活动开裂与地震散布
西强东弱我国大陆强震散布的另一个显着特征是西强东弱。以107°E为界,东部的强震首要产生在华北区域,特别是华北平原内部和山西断陷带,整个东北、华南以及鄂尔多斯内部的强震活动相对弱小。西部除了塔里木、阿拉善和准噶尔区域之外,强震在青藏高原、天山和川滇区域广泛散布,不论是频度和强度都大于东部区域。例如,有前史记载以来,西部共产生7级以上强震90屡次,东部只产生不到30次。可是因为东部人烟稠密经济兴旺,地震构成的灾祸要远大于西部。构成这种地震“西强东弱”的原因是如今结构变形的西强东弱,西部因为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的磕碰和推挤,构成了宽达数千公里的新生代陆内变形带,活动开裂和褶皱广泛发育,结构变形非常激烈,操控了很多强震的产生 。而东部首要受太平洋和菲律宾板块向欧亚大陆之下深爬升的影响,但日本-台湾岛弧的屏障使得我国大陆东部的新生代结构变形相对弱小,活动开裂不甚发育,强震活动也相对较弱,只是在华北平原区域因为深部热效果导致的岩石圈损坏构成了一系列活动开裂及其随同的强震活动。动态替换我国大陆的强震在时刻散布上是不均匀的,表现出显着的活泼期与安静期相替换的轮回性活动,也便是具有“动态替换”的特征。从1900~2010年的110年间6.5级以上地震的时刻散布图来看,能够依据强震产生的频度和强度的改变,识别出6个强震活泼期,每个活泼期的时刻犬牙交错,长的可达十几年,短者只要数年,一般在同一活泼期内有屡次7.5级以上强震产生。安静期坐落活泼期之间,其长度也在几年到十几年之间改变,罕见或没有7.5级以上地震产生。
分块成带我国大陆强震活动还展现出分区差异和分带活动的特色。我国大陆经过了长时间杂乱的地质效果和结构变形,使得不同区域的岩石圈结构各不相同,结构变形的演化前史和如今状况千差万别,对强震的操控效果也不同。以华北区域为例,东部华北平原的强震以右旋走滑为主兼具很大的拉张重量,首要产生在平原内部北北东走向开裂与北西西走向开裂的交汇部位,例如1679年三河-平谷地震和1975年的唐山7.8级地震等。因为强震首要沿巨大的、往往构成地块鸿沟的开裂带产生,其散布呈带状,构成一系列的地震带,如天山地震带、祁连山地震带、南北地震带等等。
总结我国大陆的强震总体上具有散布广泛、西强东弱、动态替换和分块成带的特征,构成这种地震活动图画的原因是我国大陆的强震受控于活动地块的运动和变形。
活动地块是被构成于晚新生代、至今激烈活动的结构带所切割和围限的地质单元,其内部相对安稳,具有相对一致的运动方法,首要结构变形和强震都产生在鸿沟带上,有前史记载以来的悉数8级强震和80%以上的7级以上强震都产生在活动地块鸿沟带上。在板块揉捏、板内地幔对流等动力效果下,大陆活动地块产生相对运动和变形,上地壳的刚性地块运动和非刚性接连变形都是深部黏塑性活动的地表呼应,我国大陆的如今结构变形能够用耦合的地块运动和接连变形形式来描绘,活动地块的运动和变形是“陆内变形”的重要方法之一。
参考资料:
《我国大陆的活动开裂、地震灾祸及其动力进程》张培震 邓起东 张竹琪 李海兵
来历:济震微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