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频发 岛国瓦努阿图3年产生12次6级以上地震

liukang20242天前红领巾吃瓜997
封面新闻记者 张峥
12月17日,瓦努阿图产生7.3级地震。这个南太平洋岛国,尽管世界知名度不高,却是全球最易受自然灾祸影响的国家之一。因为地处澳大利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鸿沟,瓦努阿图地壳运动活泼,地震不断,三年来,现已产生了12次6级以上地震。
2024年新年第一天,日天性登半岛7.6级地震成为本年全球首个7级以上大地震;挨近年底,瓦努阿图产生7.3级地震,让全球的目光再次聚集到活泼的地壳运动上来。
“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俄罗斯、日本、我国、汤加、瓦努阿图和南美洲的秘鲁等,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该地震带是全球三大地震带中最活泼的地震带。”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田兵伟告知封面新闻记者,加上这次地震,2024年全球现已产生了11次7.0级以上地震。
12月17日在瓦努阿图首都维拉港拍照的地震后场景(视频截图)。新华社发
地震频发的瓦努阿图
田兵伟介绍,瓦努阿图是一个典型的太平洋岛国,坐落太平洋西南部,属美拉尼西亚群岛,约83个岛屿组成,其间68个岛屿有人寓居,14个岛屿面积超越100平方公里。
瓦努阿图坐落太平洋板块和澳大利亚板块的交界处以及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因而地震和海啸活动频频。一起,瓦努阿图受气候变化带来海平面上升的影响严峻,是该区域第一个宣告进入气候紧急状态的国家。因而,瓦努阿图可谓是全球最易受自然灾祸影响的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形势严峻。
除了人员伤亡,这次地震也形成了多处修建损毁,其间包含一座设有美国等多国大使馆或高档专员公署的高楼。田兵伟介绍,瓦努阿图有一些传统修建,例如用树木和茅草建立的房子,在必定程度上具有抗震耐性,有助于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坏。但不幸的是,“因为该国的经济条件相对落后,许多现代修建并未能彻底遵从严厉的抗震设计标准。这导致在地震产生时,一些结构不行巩固的修建物无法抵挡激烈的轰动,然后增加了坍毁的危险。”
3年来6级以上地震现已12次
据AllQuakes网站数据,2022年以来,瓦努阿图群岛产生6级以上地震12次,其间7级及以上地震2次:
2021年8月18日,瓦努阿图群岛产生7.0级地震,2023年1月8日,产生7.0级地震。
那此次地震与2021年、 2023年的地震有没有相关?
田兵伟表明,这几回地震并不在同一方位。从现在的科学研究和监测数据来看,三次地震各自的应力堆集与开释进程相对独立,并无清晰依据显现它们之间存在直接的力学相关或因果关系。
海岛地震与陆地地震有何不同?
田兵伟介绍,海岛产生地震与陆地产生地震在首要成因、地震波传达和次生灾祸方面存在多方面差异。
首要成因方面,海岛地震多因板块鸿沟的相互作用,如板块的爬升、磕碰等引发。“以瓦努阿图群岛为例,其处于太平洋板块与澳大利亚板块的爬升鸿沟,太平洋板块向澳大利亚板块下方爬升,这种板块间的激烈相互作用导致地壳岩石变形、开裂,然后引发地震。”田兵伟说。
陆地内部地震则首要由大陆板块内部的地质结构活动引起,如板块内的断层活动、地壳岩石的变形等:“像我国的青藏高原区域,因为印度板块向北揉捏欧亚板块,导致青藏高原地壳隆升,在这一进程中产生了很多活动断层,然后引发地震。”
当海岛地震产生时,地震波从海底传达到海岛,再从海岛传达到周围海域,其传达进程中能量的分配和衰减方法与陆地有所不同,对海岛及邻近海域的影响也具有独特性。
北京时刻2024年6月24日在瓦努阿图群岛产生6.3级地震,震源深度140公里。因为间隔陆地较远且震源较深,地震波传达到陆地时能量已有所衰减,对陆地的直接损坏相对较小。地震波在固体岩石中传达,纵波和横波都能传达到地上,且横波会使地上产生水平晃动,对修建物的损坏力较大。大陆地震产生时,地震波在陆地上的传达速度相对较慢,但因为陆地地质条件杂乱多样,地震波在传达进程中会遭到地势、地质结构等要素的影响,产生反射、折射和散射等现象,然后使地轰动的强度和频谱特性产生变化,对不同区域的影响差异较大。例如,2023年12月18日产生的积石山6.2级地震,受震源深度较浅和地质结构影响形成较大损坏。
本年环太平洋地震带活动明显
2024年以来全球共产生11次7.0级以上地震。“从时刻散布来看没有规则。”田兵伟说,“从空间散布来看首要会集于环太平洋地震带,这与全球地震活动首要会集在环太平洋地震带的规则相符。从全体地震活动水平来看处于正常规模。”
据统计,全球均匀每年产生7.0至7.9级地震15次,8级及以上地震1次。到现在,本年未产生8级地震,7级以上小于均匀值。因而,从现在数据来看,全球地震活动水平全体处于正常动摇规模,但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地震活动相对更为明显。
2024年全球7.0级以上地震
1月:产生2次,分别是1日日本本州西岸近海7.4级地震和23日我国新疆乌什县7.1级地震。
4月:产生1次,即3日我国台湾花莲7.4级地震。
6月:产生1次,即28日秘鲁南部近海7.2级地震。
7月:产生2次,即11日菲律宾棉兰老岛邻近海域7.1级地震和19日智利北部7.3级地震。
8 月:产生2次,分别是8日日本九州岛邻近海域7.1级地震和18日堪察加东岸远海7.0级地震。
12月:产生2次,分别是5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海域7.0级地震和17日瓦努阿图群岛7.3级地震。
告发/反应

相关文章

关于海南与地震的那些事儿,你了解多少?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陈王凤)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磨西镇邻近产生6.8级地震,现在地震已构成多人罹难和失联。据计算,全球每年要产生500万次左右地震,尽管大部分...

我国大陆地处欧亚板块的东南部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所挟制,板块间的相互效果和板内深部地球动力效果造就了我国大陆不同结构类型、不同运动状况和不同力学性质的活动结构,使得强震在时刻-空间上具有显着的散布广泛、西强东弱、动态替换和分块成带的活动特色。

我国大陆及邻区活动开裂与5级以上强震散布

(截止至论文宣布时刻,下同)

黑色粗线条是如今活动的首要开裂,灰色细线条是第四纪以来活动过的开裂,不同色彩和不同巨细的圆点代表不同震级的地震

散布广泛

我国是一个地震灾祸严峻的国家,强震首要产生在天山、青藏高原和华北区域,其他区域的7级以上损坏性强震相对较弱。

天山的强震首要产生在山体两边的前陆逆冲推覆带上,山体内部也产生结构变形并操控着一系列中强地震的产生。

天山的活动开裂与5级以上强震散布

青藏高原的活动开裂和强震产生均与海拔高度相关:逆冲开裂和逆冲型强震首要产生在高原周边的低海拔区,高海拔的高原内部则以拉张性质的南北向正开裂和共轭走滑开裂为主,走滑开裂发育在高原的不同海拔不同部位,但北部是左旋走滑运动,南部是右旋走滑运动。

独特的地震科普|中国大陆强震在时间-空间的活动特点的照片

△青藏高原活动开裂图

华北西部鄂尔多斯内部结构活动性弱小,周边的地震活动却非常激烈。

华北平原的强震首要产生在平原内部的北北东走向隐伏开裂上,特别是这些北北东走向隐伏开裂与燕山南缘张家口-渤海开裂带的交汇部位是巨大地震的产生场所。

△华北区域的活动开裂与地震散布

西强东弱

我国大陆强震散布的另一个显着特征是西强东弱。以107°E为界,东部的强震首要产生在华北区域,特别是华北平原内部和山西断陷带,整个东北、华南以及鄂尔多斯内部的强震活动相对弱小。西部除了塔里木、阿拉善和准噶尔区域之外,强震在青藏高原、天山和川滇区域广泛散布,不论是频度和强度都大于东部区域。例如,有前史记载以来,西部共产生7级以上强震90屡次,东部只产生不到30次。可是因为东部人烟稠密经济兴旺,地震构成的灾祸要远大于西部。构成这种地震“西强东弱”的原因是如今结构变形的西强东弱,西部因为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的磕碰和推挤,构成了宽达数千公里的新生代陆内变形带,活动开裂和褶皱广泛发育,结构变形非常激烈,操控了很多强震的产生 。而东部首要受太平洋和菲律宾板块向欧亚大陆之下深爬升的影响,但日本-台湾岛弧的屏障使得我国大陆东部的新生代结构变形相对弱小,活动开裂不甚发育,强震活动也相对较弱,只是在华北平原区域因为深部热效果导致的岩石圈损坏构成了一系列活动开裂及其随同的强震活动。

动态替换

独特的地震科普|中国大陆强震在时间-空间的活动特点的视图

我国大陆的强震在时刻散布上是不均匀的,表现出显着的活泼期与安静期相替换的轮回性活动,也便是具有“动态替换”的特征。从1900~2010年的110年间6.5级以上地震的时刻散布图来看,能够依据强震产生的频度和强度的改变,识别出6个强震活泼期,每个活泼期的时刻犬牙交错,长的可达十几年,短者只要数年,一般在同一活泼期内有屡次7.5级以上强震产生。安静期坐落活泼期之间,其长度也在几年到十几年之间改变,罕见或没有7.5级以上地震产生。

分块成带

我国大陆强震活动还展现出分区差异和分带活动的特色。我国大陆经过了长时间杂乱的地质效果和结构变形,使得不同区域的岩石圈结构各不相同,结构变形的演化前史和如今状况千差万别,对强震的操控效果也不同。以华北区域为例,东部华北平原的强震以右旋走滑为主兼具很大的拉张重量,首要产生在平原内部北北东走向开裂与北西西走向开裂的交汇部位,例如1679年三河-平谷地震和1975年的唐山7.8级地震等。因为强震首要沿巨大的、往往构成地块鸿沟的开裂带产生,其散布呈带状,构成一系列的地震带,如天山地震带、祁连山地震带、南北地震带等等。

总结

我国大陆的强震总体上具有散布广泛、西强东弱、动态替换和分块成带的特征,构成这种地震活动图画的原因是我国大陆的强震受控于活动地块的运动和变形

活动地块是被构成于晚新生代、至今激烈活动的结构带所切割和围限的地质单元,其内部相对安稳,具有相对一致的运动方法,首要结构变形和强震都产生在鸿沟带上,有前史记载以来的悉数8级强震和80%以上的7级以上强震都产生在活动地块鸿沟带上。在板块揉捏、板内地幔对流等动力效果下,大陆活动地块产生相对运动和变形,上地壳的刚性地块运动和非刚性接连变形都是深部黏塑性活动的地表呼应,我国大陆的如今结构变形能够用耦合的地块运动和接连变形形式来描绘,活动地块的运动和变形是“陆内变形”的重要方法之一

地震科普|中国大陆强震在时刻-空间的活动特色

我国大陆地处欧亚板块的东南部,为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所挟制,板块间的相互效果和板内深部地球动力效果造就了我国大陆不同结构类型、不同运动状况和不同力学性质的活动结构,使得强震在时刻-空间上...

警觉地震次生灾祸加强灾祸链危险防备——留念美国阿拉斯加州8.6级地震65周年

1957年3月9日,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德烈亚诺夫群岛产生8.6级大地震。地震产生在阿留申海沟内,处于太平洋板块和北美洲板块的交界处,历史上曾屡次产生震级较高的地震。震后直至3月22日,又先后产生了6次7...

友情链接: